【丫丫港股圈】與阿斯麥師出同門的AMS太平洋為何狂崩?
港股上市的ASM太平洋和遠在荷蘭的阿斯麥是師出同門的親兄弟,背後的男人都是半導體產業中的風雲人物Arthur del Prado。
ASM太平洋和阿斯麥的主要業務都是賣半導體設備,但無論是市值還是市場競爭力,兩者的差距都非常大。極紫外光刻機全世界隻有阿斯麥能做,擁有壟斷全球的市佔率。但ASM太平洋的客戶對其並沒有太強的路徑依賴。
不過,在AI浪潮席捲下「投資不足的風險遠大於投資過度的風險」的情緒已經蔓延至半導體全產業鏈,恐慌性買入相關設備成為市場主流。作為主要設備供應商,ASM太平洋前期的股價上漲不難理解。
隻是,因業績無法兌現預期市場當即給了ASM太平洋一記悶棍。 2Q24業績會後兩天內暴跌34%。
大漲大跌的背後在於ASM太平洋始終沒有掌握真正的競爭力,也就是產品收入結構的最佳化。
一、先進封裝的受益者
和阿斯麥主要賣光刻機一種設備不同,Arthur del Pradoi把ASM太平洋塑造得過於全麵。
1974年,Arthur收購了FicoToolings的控股權,並將其更名為ASMFico,也就是現在ASM太平洋的前身。經過多年的商業沉澱,ASM太平洋已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後工序設備供貨商。
在摩爾定律逐步放緩後,作為可以創造新附加價值的核心突破點,先進封裝接棒先進製程成為時代主力軍。其中,晶片鍵合機是半導體後道封裝環節中最關鍵、最核心的設備之一。
作為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解決方案供應商,ASM太平洋在鍵合機方麵的產品供應十分全麵,引線鍵合機、倒裝鍵合機(FC)、熱壓鍵合機(TCB)和混合鍵合機(HB),應有盡有,同時滿足下遊客戶傳統封裝和先進封裝的需求。
這裡的TCB和HB都屬於先進封裝設備,目前市場最看好的也是這項業務,認為TCB等先進封裝將成為公司長期成長點。pi幣交易所價格
TCB是一種透過加熱加壓方式將兩個金屬層結合在一起的鍵結技術。目前,公司已向全球各大半導體製造廠商供應350臺TCB設備,並維持TCB出貨量在2022-2024年等於2012-2021年的指引。
從產業需求來看,TCB被看好是因為資料中心不可或缺的HBM(高頻寬記憶體)的需求爆發。HBM是GPU最強的輔助,可在實現高頻寬和高容量的同時節省晶片麵積和功耗。但HBM的封裝難度遠高於傳統DRAM,必須使用先進封裝尤其是TCB設備完成。
TCB可以封裝更薄、更多晶片的技術優勢讓其在過去幾十年裡一直在封裝市場“呼風喚雨”,這種互連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且還在發展。
發展的原因在於臺積電、英特爾、三星、SK海力士、美光、日月光等各產業晶片大廠因生成式AI熱潮的帶動均積極備戰,擴大資本支出。泰達幣怎麼買作為設備供應商的ASM太平洋也理所當然地受益。
更重要的是,目前的HBM是極度缺貨的。SK海力士就曾表示,其2024年和2025年大部分的HBM已經被預定;美光在今年3月也發表了類似言論。 SK海力士目前控製著HBM市場約46%-49%的份額,美光的份額在4%-6%之間,這意味著,未來幾季HBM3/HBM3E總供應量的50%以上已經售罄。
而得益於ASM太平洋的TCB設備在十餘年前就進入量產階段,所以在市場的迫切需求下,企業的最大的競爭力就是能夠提供穩定的貨源,並且有能力應對突如其來的拉貨期。
這一邏輯也造就了ASM太平洋前期的大漲。但最新業績當即給了市場一記響亮的耳光。今年上半年,ASM太平洋的業績十分慘淡,營收和獲利雙雙下滑,導致股價暴跌。
在AI和高算力需求下,半導體設備受惠於下遊擴產的瑞波幣預言股價上漲邏輯沒錯,但怪就怪ASM太平洋的業務過於全麵,縱使在先進封裝市場有成長潛力,但另一傳統業務對績效的拖累實在過大,導致企業收入結構至今未優化。
二、收入的結構問題
ASM太平洋一共有兩項大業務,分別是半導體解決方案和表麵貼裝(SMT)。一項還在成長期,一項已步入成熟期。
佔據ASM太平洋營收57%的SMT業務隨著電子產品組裝利潤的每況愈下已稍然步入微利時代,這部分業務很難帶動公司實現高速成長。今年Q2,由先進封裝解決方案帶動,半導體業務新增訂單季增12%;但受到SMT拖累,整體訂單季減2.4%。
而對於能夠幫助企業實現高速成長的先進封裝業務也並非完全沒問題。 2023年先進封裝解決方案佔ASM太平洋營收的22%,約4.1億美元(31億港幣),對應全球先進封裝設備市場份額24%,公司預計其可觸及的先進封裝設備市場規模將從2024年的約17億美元逐漸擴大到2028年的33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約18%。
這項成長前景不錯的業務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耗費公司太多資金。
在2023年,公司一共產生20.5億港元的研發費用,其中61%都用在了隻貢獻43%營收的半導體業務。進一步猜測,這塊研發費用大部分是用在了先進封裝上,也就是約一半的研發費用在了隻貢獻營收24%的業務。
主要業務拖後腿,成長業務開銷大,很大程度上導致ASM太平洋難以釋放利潤的能力。
從歷史數據來看,公司的獲利巔峯大概每五年一次,隨AI和高算力需求的爆發,近年來間距有所縮短。但目前ASM太平洋的利潤顯然處於下降階段,主要是因為半導體市場復甦不及預期的同時公司還要加大研發投入繼續升級技術以應對市場迭代需求。
當然,對於任何一家半導體企業來說想要獲取競爭力,加大研發投入都是必須的,不過如果研發費用上去了,產品沒有打開市場,那依然是不行的。
三、產品力的未知
阿斯麥的光刻機做到了獨步天下的成就,ASM太平洋的TCB並沒有。
對於市場絕大部分的投資人而言,真是接觸過半導體設備的人少之又少,我們隻能極其淺顯用結果導向思維去判斷一家半導體企業的好壞。例如,臺積電給英偉達和蘋果代工,所以臺積電牛逼。那誰能給臺積電提供設備,誰就牛逼,差不多也是這個理。
今年7月,ASM太平洋已向美光提供了專用於HBM生產的TC鍵合機,同時三星電子也拋出橄欖枝,訂購ASM太平洋下一代FluxlessTCB設備。該公司的HB設備在2023年也獲得用於3D封裝的2臺訂單。
ASM太平洋的現有客戶來不小,但相比臺積電還是要遜色不少。臺積電的CoWoS封裝,前後段用到的鍵結設備有幾種選擇,並非非ASM太平洋的TCB不可,且截至目前,ASM太平洋的TCB仍在臺積電的C2W驗證中。
以臺積電在晶片代工的市場地位,如果產品沒有通過驗證,將直接宣判ASM太平洋在先進封裝市場裡沒有明顯的技術優勢。
而ASM太平洋TCB的產品口碑一直不算好,之前就因為該產品穩定性較差,倒逼Intel引入K&S做二供;美光在達成合作時還留了一手,籤的也不是獨家協議。 ASM太平洋產品力不足似乎已成為業界共識。
此外,從產業趨勢來看HB是比TCB的更先進的未來。目前隻有臺積電提供所需的HB技術,英特爾也在追求同樣的功能,而競爭對手K&S、Besi也都在開發和生產HB。這就意味著ASM太平洋需要加強投入提高TCB產品力的同時也需要大量資金加速在HB市場的佈局。
如果股價催化劑一直反覆圍繞HBM需求成長以及相關廠商的擴產預期轉,但因為公司產品力無法得到認可導致先進封裝業務始終起不到優化整個收入結構的作用,那麼到了披露階段,業績可能會再一次無法驗證預期,暴跌也就開始了。
長期來看,如果在產品上沒有取得市場領先地位,ASM太平洋賺一年虧損一年可能是常態。
四、結語
今年5月,全球半導體產業銷售額年增19.3%,連續7個月實現年比正成長。環比來看也實現4.1%成長,比4月增加了3pct,半導體產業復甦趨勢略有加速。市場也開始考慮起了半導體材料、設備和封測等相關板塊的配置價值。
但長期來看,ASM太平洋十年營收的複合年增速僅3.19%,而先進封裝目前也難以幫助企業脫離週期,實現超額受益。相較於阿斯麥股價五年五倍的潑天富貴,ASM太平洋的投資人時常經歷雲霄飛車行情。
如今,許多專家預期半導體產業將在2024年復甦,疊加AI領域依舊高漲的算力需求,可能會推動下一個多年的產業上升週期。但即使回到上行週期,全球的晶片市場依然拉胯,2023年下跌了12%,未來晶片產業仍是一個年化成長率不怎麼樣的產業(7-8%)。那些在高算力領域針對性更強,更具備技術優勢的企業才更有可能打破估值上限。
說到底,最令管理階層引以為傲的廣泛業務組合,纔是當下ASM太平洋最大的估值桎梏。